close

 

jiqirenku.com_2016-07-31_09-55-54.png

最近接到很多演講與分享需求, 討論工業4.0的產業發展與人才佈局等議題, 基本上, 工業4.0是一個政策性的語言, 各國政府都有相對應的政策大綱主張, 其重點是以物聯網, 雲端運算, 互聯網+, 3D, 人工智慧與智慧機械等新型科技為基礎, 串聯大數據匯流, 整合到產業價值鏈, 虛實整合的生產與服務的商業模式, 重新解構產業價值鏈與製造分工功能。

面對全球化, 少子化, 網際網路, 綠能經濟的數位時代, 未來的一些工作機會將可能被機器人取代, 工作價值被重新定義, 製造業推動基礎建設與經濟發展, 創造就業機會, 近來各國政府搶救經濟, 降低失業率, 鼓勵製造回流, 擴大投資建設, 推動產業升級, 創新創業, 科技智慧製造的落地發展, 企圖勾勒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戰略藍圖, 然而,台灣如何在先進國家重回製造和新興國家替代的上下夾擊間,發展適合自身產業結構和核心能耐的製造戰略?台廠如何在產業升級重建過程中,規畫適合的數位轉型和智慧製造策略?

 

智慧製造在於價值創新與虛實整合

過去製造的價值主張是提升生產力和規模報酬, 預測產品的需求來建置產能, 再來想辦法銷售, 滿足訂單需求與提升產能利用率, 但由於生產數據與終端市場並沒有全面連結, 最後會因為供需落差, 出現存貨缺貨存在的風險. 智慧製造的理念並非只是工廠內的自動化, 而是生產商, 終端客戶, 供應商, 整個價值鏈串連起來整合互動, 進而提升效率與彈性, 讓成本下降。企業在智慧機械產業發展過程中, 必須從市場需求思考, 現況突破改善, 再逐步實施推動, 藉由水平垂直整合, 達成大量客製, 高效率, 自主決策及故障預測等目標, 滿足客戶市場需求, 其作法是要設法掌握客戶關係(CRM)及供應鏈(SCM)系統, 整合連結到企業內部資源計畫(ERP), 電腦整合製造(CIM)與製造執行系統(MES), 強化垂直系統整合, 經由感測控制(IaaS), 聯網平台(PaaS)及軟體服務(SaaS), 提升產業競爭力與掌握價值鏈的每個環節, 高度虛實整合與大量的數據追蹤分析。

對台灣製造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會

台灣相關產業在智慧工廠與工業4.0相關領域的優勢, 在於我們很早就已投入資通訊(ICT)科技領域的發展, 累積了工程技術, 規模製造, 成本開發, 彈性交貨及國際行銷競爭力等優勢。但是台灣精密機械和工業電腦的業者過去的定位, 還是主要在提供部分關鍵零組件和系統模組, 缺乏關鍵技術自製, 跨界整合, 製造平台, 市場掌握, 投資購併的能力與企圖心, 市值規模不大且以中小企業居多, 建議企業可以先站在既有的基礎之上, 盤點自身擁有的資源和長短處, 建立自身的數位轉型策略和智慧製造發展藍圖, 一面強化自身的數位能力, 一面進入先導學習期, 待收割部分產業升級的好處與提升實力後, 再全面進入工業4.0, 成功機率就會大幅提升。

過去的成功不一定能持續複製

台灣中部地區大肚山60公里是知名的機械產業聚落, 也是許多隱形冠軍產業的基地, 工具機與機械零組件製造基礎完整, 自行車, 木工機械, 手工具與光電面板產業規模也是全球前幾大, 蘋果手機產品鏡頭, Google太陽能, 西門子生技, 保時捷汽車的關鍵齒輪, Tesla電動車的馬達與自動化機器手臂等, 許多隱形冠軍公司所屬產業都有領域專家和技術工匠, 在競爭激烈的紅海中能存活的企業,大部分都是賺著「管理財」, 但這樣的優勢, 由於產業人才外移與國際品牌大廠強化供應鏈掌控與製造管理知識, 數位分析預測能力大幅提升, 正以倒數計時的速度消失之中, 所以台廠最好的選擇是在既有的能力與資源基礎上, 思考如何從現況突破改進, 再來談進階的策略計畫和技術藍圖, 逐步降低學習障礙, 組織變革, 管理挑戰與執行上的操作風險  

企業反思與火車頭的領導執行戰略

面對資源管理, 智慧生產, 分析決策, 供應鏈連接與智慧工廠等議題, 企業須有四個面向的思考:

(1)製造優勢與管理經驗系統數位化

(2)產品生命週期與組織運營管理

(3)軟硬體設備升級與整合

(4)永續發展和綠色供應鏈 

領導人才需要有決心與企圖, 整合環境基礎架構, 發展跨領域虛實整合與基礎工業能力, 才有機會接軌工業4.0時代的創新思維與商業模式, 邁向製造新紀元, 經濟部日前已規劃推動「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將以精密機械產業為基礎, 結合資通訊(ICT)產業技術與人才資源等, 協助精密機械提升成為智慧機械, 鎖定國防航太及半導體產業為優先, 建置整廠整線輸出國外之研發能量, 將消費者需求與應用產業快速連結, 希望提供創新, 品牌, 客製化, 智慧化產品與服務, 同時積極推動工研院, 資策會, 科技大學, 生產力中心等機構單位, 協助業者導入智慧自動化, 製造執行系統, 企業資源規劃等系統, 同時推動公版聯網服務平台, 提供中小企業導入物聯網技術與數位資源的整合, 政府也計畫針對印刷電路板, 紡織產業, 航太工業, 工具機產業, 伺服馬達, 五金及手工具等產業, 結合產學研能量, 發展應用服務模組, 協助示範導入智慧製造, 擁抱科技趨勢接軌世界,掌握新世代製造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 Frien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