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私募基金.jpg

 

因為工作的關係, 有很多機會接觸到新創事業或上市(櫃)公司, 不少公司多少都面臨成長的危機與新科技帶來的變革挑戰, 新創公司不外乎是產品, 技術, 團隊, 資金或市場等問題, 老的公司面臨著產業轉型, 二代接班, 工廠遷移等問題, 商場如戰場, 稍不留神, 都會被大浪給吞噬, 當一個公司策略錯誤, 管理團隊失能, 市場競爭力降低, 或公司在營運管理上發生瓶頸, 讓公司失去成長動能, 發展停滯, 人才流失, 喪失商機甚至面臨解體的困境. 最近和很多在創投界或創業圈的朋友聊天時, 大家都在談論新創與創業議題, 當面對產業轉型, 企業升級, 資金找出口的市場快速變化環境中, 如何找到能幫助事業繼續擴展或協助企業調整體質的策略夥伴推手讓企業浴火鳳凰的轉變, 非常關鍵重要。

 

認識私募股權基金(PE)

目前市場上最火紅的操作平台, 非群眾募資莫屬(在中國叫眾籌), 以早期新創產品或應用居多 (例 Kickstarter, Indiegogo, FlyingV等), 今天我們不談群眾募資,來聊聊私募股權基金(私募基金), 在世界各地, 它往往披著神秘面紗, 被想成與金錢遊戲, 金融禿鷹, 企業掏空等負面連結之印象, 但它為何又可以活躍於國際社會數十年?

 

先來了解「私募股權基金」之定義(Private Equity Fund, 又稱Private Equity, 簡稱為PE), 泛指以私募方式於非公開市場, 透過向特定對象募集資金 (如資產管理機構, 退休基金, 或有財力等人士), 對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進行股權投資, 通常為長期投資(5~7年), 支持被投資企業開發新產品, 新技術或併購重組, 增加資金流動率與產業市場競爭力, 基本上資金, 專業, 人才三者決定了PE投資的成敗, 它的整個流程(設立, 募資, 管理, 投資, 績效)都有法律與制度規範, 是個非常嚴謹的專業金融投資生態系統, 因為稅收, 營運, 投資方式的不同考量, 而有不同之組成型式, 例如: 公司, 有限合夥或是資金信託等, 而有限合夥是目前存在於國際間最主流之私募股權基金型態, 國際知名的私募股權基金有KKR, Carlyle(凱雷), Blackstone(黑石),紅杉資本, GE資本等。

 

Who Cares, 關你我何事?

身為老百姓的我們, 心想自己又不是超級好野人, 也不是基金經理人, 幹嘛去理會或需要了解私募基金的常識或知識, 其實, 那就大大地錯了, 舉例, 之前打響〝喬治與瑪莉”現金卡名號的"萬泰銀行"被美商奇異資本收購, 如果我們手中有萬泰銀行的股票, 價格會受影響嗎? 同學上班的公司"頴台科技"最近即將被私募基金收購下市, 身為高階主管的他工作飯碗還能保得住嗎? 畢生工作, 積蓄所放置的退休基金(政府機構, 國家退休基金, 保險機構, 銀行等也會投資私募基金), 是否真的會得到應有的保障呢? 2008年金融海嘯後, 以美國為例, 住的(或租的)的房子, 由私募基金購買市場上之法拍屋來承租給大眾, 政府, 私募基金與公部門一起合作, 共同分享或承擔未來轉售後的風險與利潤 (Rent to own), 會影響人民的居住權益? 雖然台灣私募股權基金受限於法令或市場約束, 過去幾年發展腳步變緩, 但其實海外私募基金早以不同的方式流入而發生變化並推波助瀾影響我們大眾的周遭生活。 

 

名詞太多, 容易混淆

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 雖然廣義的私募股權基金包含創業投資基金(創投基金), 但兩者本質截然不同, 創投(Venture Capital, 簡稱VC)是助人興業的工作, 提供早期資金給新創公司, 協助其研發, 生產或銷售, 在財務金融與科技創新之間建立橋梁, 以追求高投資報酬率為目的, 投資時間往往較長, 投資標的以高科技公司為主, 資金運用風險很高, 在台灣VC過去曾經風光一時, 蔚為風潮, 但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後, 市場逐漸萎縮, 變成大多以財務投資在把握度較高的準上市(櫃)的公司為主(約2-3年), 只求穩定獲利, 失去原本活絡新創資本市場的天使投資目的.

 

私募股權基金與證劵私募基金, 金融市場中的證劵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Placement Fund, PPF), 一般市場上也叫作私募基金, 但是在定義與實際操作上完全不同, 它是透過非公開方式, 向少數機構投資者或富有之個人募集資金, 投資於資本市場之金融商品(如股票, 債劵, 貨幣或衍生性金融商品等), 基金本身完全無介入公司經營權, 也不會改善公司體質, 而是以謀求穩定投資獲利為目的, 台灣市場某些機構透過違法吸金, 給予高利率回報, 衍生為組織型犯罪之負面案例, 在中國由於結合互聯網+金融之市場操作, 私募基金更是風行, 風險也相對提高.

 

其他專業名詞, 例如「避險基金(Hedge Fund), 又稱為「對沖基金」, 著名的是索羅斯之「量子基金」, 投資於公開交易之證劵, 貨幣或是原物料等, 也可投資於期貨, 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 利用多元且複雜之投資策略追求絕對報酬。 或是「共同基金(封閉或開放式), 一種開放給一般大眾透過公開市場進行投資, 無論在本質操作上(公開vs私募)或投資標的(金融商品vs企業)上, 都有根本上的不同差異。

 

台灣市場的期待

1997年韓國在亞洲金融風暴後, 挺過危機, 創造新局, 建立如三星, 現代等世界級企業大廠, 它是怎麼走出金融風暴的谷底呢? 原來當時韓國以債換股或私募之方式, 讓歐美債權人(國家/企業)投入資金, 成為公司股東, 因為這些私募股東夥伴之協助, 專業管理, 順利擴展海外市場, 私募股權基金絕非金融怪獸, 也非私密協商, 我們不應該因為既有的印象, 限制了它的資源運用與發展空間.

 

在台灣面對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 從過去的DRAM失敗整合經驗. 建議政府不應該出面主導產業購併, 而應該成立專業的管理公司或類主權基金(類似像新加坡政府之淡馬錫基金), 運用私募股權基金或創投基金的彈性優勢, 結合專業經理人才資源, 為企業國內外購併或擴展海外市場提供更大的彈性與投(融)資管道, 建立屬於台灣代表性的國際型股權投資基金, 面對目前的悶經濟, 也應鬆綁過度嚴苛僵硬的法規來刺激產業優化的特定投資(例: 管理權收購, 下市困難), 當面對紅色供應鏈之衝擊, 對岸強國早已在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上遠遠超越台灣, 我們實在沒有時間與籌碼劃地自限.

 

由於時空背景與經濟環境不同條件下, 台灣要再複製一個台積電或台塑不可能的事, 我們有創新的創業家精神, 有好的技術, 面對中國市場, 考量的應該是藉其廣大的需求鏈, 帶動企業壯大,打入亞洲杯或世界杯, 以維格餅家鳳梨酥為例, 善用同文同種優勢, 以觀光為核心, 利用中國復星的力量, 走出去接軌全球, 未來全球的企業購併與整合機會只會越來越多, 多認識它, 利用它的長處, 國際人脈, 市場經驗, 管理專長, 提升價值, 才是活絡與拯救目前悶經濟的積極作為。 

 

結論

1. 善用私募股權基金優勢, 促進產業整合, 加強企業治理, 營運效率, 與世界接軌

2. 適度放寬資本市場限制, 優化市場與產業升級, 重組, 重整到重建

3. 政策政治之風險管理與遊戲規則之修訂與挑戰面對, 綜合利弊, 鼓勵開放 

4. 需要合理正當且清楚透明之進退場機制與法令配套, 走向國際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 Frien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